主要根据工业、商业增加值预计增长情况,以及全面推进营改增等因素测算。
2016年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虽然整体反弹,但是总体依然处于底部区间运行,使得整个资源行业承受较大压力,主要金属矿产生产规模扩张动力衰减。中石化关闭胜利油田4个小油田。
一是铁矿石巨头于2015年底开始将产量增速放缓,并集体调整2016年矿山产量预期。继2015年主要矿产品价格震荡下跌,并于年底处于相对新底部的基础上,2016年一季度主要矿产品价格整体呈现反弹上扬态势,但是受世界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和实际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市场仍然波动不定,且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使得全球矿业复苏任务艰巨。同时,英美资源公司也宣布下调2016年铁矿石产量预期,并将旗下南非Kumba公司Sishen矿2016年产量预期从之前的3600万吨下调至2600万吨。二是效益下滑促使矿业热情全面降温,有效探矿权、采矿权数量持续下降,矿业市场进一步清冷。出让采矿权和出让价款同比分别下降9.6%、16.8%。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并于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许多亮点,但是产业分化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国采矿业亏损81.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85.8亿元),同比下降121.1%,相对制造等行业明显处于劣势状态。要求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反之,集约型、节约型、高效率、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则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3《纲要》还列出了11项绿色发展次优先发展指标(见表3)。最为显著的发展目标是绿色发展目标,生态环境总体改善。2十三五规划专门列出了绿色发展次优先指标,共计11个(见表3),同样具有约束性。
再次,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利用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向自主创新的先发优势转变,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增长,中国同时发动绿色能源革命、互联网数字革命、绿色制造革命等,都会有利于促进中国生态环境进入第三阶段。对此,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创新了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五位一体(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总体布局,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绿色能源革命、绿色制造革命、绿色消费革命、绿色创新革命。
这是因为粗放型、高投入、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实有约束性指标来看,十一五规划只有6项指标,十二五规划有11项,十三五规划16项实有指标全部为约束性指标(见表2)。此后的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专门设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篇。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高至10个(实有指标33个)。
这些工程项目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既针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又是具有带动性、外溢性的有效投资,是通过物质资本、科技资本、人力资本对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投资,起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绿色投资、绿色就业、绿色消费、绿色创新的综合性作用,为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永续发展夯实基础。第二阶段,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根据《纲要》第八十章形成规划实施合力,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将根据《纲要》组织制定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纲要》提出的绿色发展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其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意味着进入工业化的后期,也进入了服务业化的黄金期,更加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主要资源消耗总量、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彻底脱钩。
为此提出了一系列与绿色发展直接相关的量化发展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各地方还要与国家规划衔接,特别是完成那些约束性指标、重点任务,尽早启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使之落地、生根,未来开花、结果。
初步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一是黑色发展,形象地讲就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按照五大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理念,精心设计了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特别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分目标和主要指标。从历次五年规划的绿色发展指标看,十一五规划有7个(实有8个)。◆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核心目标。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讲的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绿色发展,形象地讲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7项指标如期完成,其中有5项指标超额完成,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
最重大的发展任务是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这包括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这就会极大地强化各级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约束机制,保障如期完成绿色发展指标,甚至可以超额完成绿色发展指标。
其中五年规划起了引导性作用、激励性作用、助推器作用,形成了多重的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的合力,势必带动和引领世界绿色发展、绿色革命,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的绿色贡献。◆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核心目标,进一步强化健全了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结语:中国将引领世界绿色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与能源、生态与环境、碳排放与气候变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限制因素。◆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核心目标。
绿色发展来源于可持续发展,又超越于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三五规划就是典型的绿色发展规划,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引领并推动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革命,成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创新者、引领者与先行者。从实有约束性指标来看,十一五规划只有6项指标,十二五规划有11项,十三五规划16项实有指标全部为约束性指标(见表2)。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提出九五计划建议时首次明确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此江泽民同志专门指出:可持续发展强调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4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这些工程项目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既针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又是具有带动性、外溢性的有效投资,是通过物质资本、科技资本、人力资本对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投资,起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绿色投资、绿色就业、绿色消费、绿色创新的综合性作用,为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永续发展夯实基础。
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个树就是生态资本,这个种树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生态资本、积累生态资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反之,集约型、节约型、高效率、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则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是因为粗放型、高投入、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还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但是实际执行情况比较差,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其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意味着进入工业化的后期,也进入了服务业化的黄金期,更加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主要资源消耗总量、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彻底脱钩。形象地讲,中国的五年规划是越来越绿色的规划,这会起到促进绿色发展指挥棒的引导作用。这既与生态环境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关,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关。
对此,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创新了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五位一体(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总体布局,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绿色能源革命、绿色制造革命、绿色消费革命、绿色创新革命。各地方还要与国家规划衔接,特别是完成那些约束性指标、重点任务,尽早启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使之落地、生根,未来开花、结果。
此后的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专门设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篇。◆早在2001年制定十五计划时,首次提出到2010年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的长期目标。
3《纲要》还列出了11项绿色发展次优先发展指标(见表3)。不过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了绿色发展的主题,如第六篇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提出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